当前位置:主页 > 育儿 > 早期教育 >

扎向孩子的针有多重

时间:2020-08-03 09:59 | 栏目:早期教育

扎向孩子的针有多重?孩子的家长和护士恐怕是各有一番感受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现在给孩子看病打针越来越难了。

苏州市区一位周先生在市第四人民医院给孩子看病挂水,可护士连扎三针都没成功,作为才9个月大孩子的父亲,不忍孩子吃这“苦头”,后又对医院的处理方式非常不满,周先生已决定换家医院医治并想向医院“讨个说法”。当记者找到当时值班的护士长樊建芬时,她坦言事实确实如周所说,由于儿童静脉很细,和成年人的结构也有差异,所以儿童挂水时扎针不成功是很正常的现象。由于周先生对三次扎针都未成功表示非常气愤和紧张,于是护士长请来了儿科专家为孩子扎针挂水,但可惜的是,连扎两次又失败了。

樊护士长说,有的患者在扎针时就对护士进行“说教”,如“你行不行啊,不行的话就换个人”,有火气“旺盛”的,干脆就一拳挥过去了。以至于现在护士的精神压力非常大,一次扎针成功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!在记者看来,替病人挂水是护士的一项最基本的技术。这种“成就感”显然是不正常的,那么,院方有必要对护士加强技术练兵,这种练兵要和提高心理素质结合起来,一个能适应各种环境、解决各种难题的医护人员才是过硬者。诚然,人都不可能不出现失误,那么,病人和医生或护士之间建立“换位思考”、互相体谅的沟通机制也很必要。

有趣的是,透过这件事,可以看出,对未成年人,家长是疼,护士是“惧”,护士的“惧”主要还是因为小孩在家长心中的地位无与伦比。昨天是父亲节,想必天下做父亲的这种心理尤甚。这种心理在许多领域内的表现是这样的:要求环境的无暇。孩子参加英语听力考试,那么路上最好不要有一辆车跑;孩子到饭店吃饭,做服务员的可不能有一点怠慢。事实上,这是对复杂现实环境的一种苛求,这种苛求是隐性的、难于察觉的,比单纯的溺爱还要有危害性。扎向小孩身上的针,即使一针而成,人心也难免痛。这是人性使然,无可厚非,但人性还包含这样的内容:对外物多一份宽容,这份宽容也会最终作用到你的孩子身上,让他受益无穷。

·上一篇文章:一次成功的游戏
·下一篇文章:“0—3岁”的宝宝不再孤独
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

  相关内容

无相关新闻



最新内容

余建祥:深度学习将是未来每个学生学习成长

余建祥:未来每个国民最重要的两个核心素养

余建祥:开学三件事,每件都容易被家长和学

余建祥: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四大决定性趋势

家长教育思维的三个层级:你在哪个层级,孩

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法则:教育中的二八定律

警示:毁掉一个学生最好的六个路径!

“七大名著”为何变成“四大名著”,有3本被

放下锄头进画室——安徽萧县“书画之乡”见

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


推荐内容

编程教育漫天盖地 家长应该知道的真相

AI学会了艺术创作 艺术家就要消失了吗

老鼠与公主

狼和小羊-儿童有声故事精选《伊索寓言》

美人鱼的故事

睡美人

提醒父母警惕宝宝的十大危险玩具!

七巧板

IQ智力测试题目答案(初级)

谜语童话


热点内容

儿童美育应兼顾经典艺术与当代艺术

【传奇女画家、雕塑家】潘玉良

蒙克《呐喊》背后10个鲜为人知的故事

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完整版在线阅读《

驴皮公主

海姑娘和她儿子的故事完整版在线阅读《天方

脑筋急转弯题目答案

白雪公主1

猴子戴手套
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:

相关文章